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轉寄信

雖然是完全無關的東西,不過,我真的很討厭韓國
所以,看看就好
順便推反韓(←你這居心剖側的傢伙)

===========================================================================
主旨: Fw: FW: 看完請轉寄




別小看自已的力量,每轉寄一次,最後可能影響台灣1/6的人喔。


--記不記得十年前韓國和我們斷交的時候,韓國政府在一夜之間毫無預警地,

全數將我們駐韓漢城大使館的財產過到中共名下。

這是和我們斷交的國家裡最惡劣態度。

--再看看去年年底在漢城的電玩大賽,台灣選手打敗韓國對手晉級決賽,

結果呢?韓國主辨單位硬是要脅台灣定要再和韓國再戰一回,

要不然就視同台灣自行棄權。
這等行徑連其它國家都看不下去,一起幫台灣向韓國抗議。


--冠軍曾政城在頒獎時揮舞?! 篝X,結果被韓國當場沒收。

< /SPAN>更過份者,居然盜用我們國家的名義在大會網站上發佈道歉啟示。

完全不把台灣看在眼裡.................

--知不知道在網路上:
反華人網站(www.antichinese.com)、仇恨日本網站(www.hatejapan.com)、

反Sony(www.antisony.com)…等的煽動網站是誰經營的?答案是韓國人。



反過來說,有沒有反韓國網站呢?
! 很抱歉,www.antikorea.com早被韓國人註冊了,
他們可以用這些情緒性地網站批評別人,卻不容許別人這樣對待他們。


實在想不出來還有哪個國家如此自私和沒有風度。


目前我國與韓國在國際市場上爭奪LCD佔有率,由於韓國在政府的撐腰下,

投入大量資金目前暫時領先,韓國LCD廠商為了將台灣趕出世界市場,

不斷殺價出售LCD面板企圖將台灣LCD業者逼進死路?! C



各位可知為何日本願意將原本獨佔LCD技術向台灣輸出,

日本早在數年前感受到韓國政府企圖利用三星、LG等財團雄厚的財力

攻佔全球市場的事實,日本廠商自知光靠自己,無法與韓國政府及財團對抗。


日本不得不向較友善的台灣輸出技術,希望台灣能和日本一齊對抗韓國。


台灣政府喊出兩兆雙星不是沒有原因,因為我們台灣未來的希望

全寄托半導體產業及光電產業,而LCD技術正屬於光電科技的範圍。



韓國為了打擊台灣在國際! 市場上常用技術干擾【專利訴訟】等,

一切只是為了想獨佔市場,所以可知為何台灣的LCD廠商只有和日本合作,

卻看不見韓國廠商與台灣合作。

目前韓國五代廠已開出產能當然可以用低價攻佔市場盡全力將台灣趕出市場,

因此台灣廠商不得不殺價跟進,所以我要告訴各位網友,

支持國貨不是因為民族主義作祟,而是關係台灣未來的前途。


以下的數據是聯合國依照購買力評價計算出公元兩千年的平均國民年所得,

貨幣單位是以美金計。

日本: 約三萬八千美元
美國: 約三萬七千美元
新加坡: 約兩萬七千美元
香港: 約兩萬六千美元
台灣: 約兩萬三千美元
韓國: 約一萬三千美元
阿根廷: 八千美元
馬來西亞:約 六千美元
菲律賓: 約 四千美元
大陸: 約八百四十美元
印度: 約 七百美元

請大家比比看,韓國的年國民所得充其量只不過台港星的1/2、美日的 1/3、

阿根廷的3/2、馬來西亞的2倍、菲律賓的3倍、大陸的15倍、印度的18倍左右,


在已開發國家裡,是唯一平均國民年所得低於兩萬美元的窮國,

簡直夠不上已開發國家的行列。

同時,大家也都知道韓國向來是對台灣極不友善,

而且在經濟上算是我們最主要的兢爭對手。

而我們的反應呢?不止把大筆的銀子雙手奉上,還一股腦?! 鄏a哈韓。



&nb sp;知不知道韓國三星N-105可上網手機在美國多少錢?

有空去C-Net查查看,如果辨門號的話,免費送給你?


再來,三星最新的彩色PalmPDA手機I-300在 美 國只不過 美 金$349。



台灣的消費者啊,尊嚴是靠自己掙來的。當你出手買下這些韓國貨時,

有沒有想過你正在將錢拱手送給對台灣最不友善的經濟對手。



同時,面對這一堆哈韓風,請各位再想想,
韓國連我們的國民所得都不如,有什麼好哈的?


這些韓商吃定台灣人,惡意烘抬價格,反觀我們,把這些次級品全拿來當寶。


如果我們敢對韓國貨大聲說『不』,這些韓製品敢以高價傾銷來台灣嗎?



看到一堆台灣人迷韓國的醜態,除了痛心以外,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當Made in Taiwan在國外受到大家的肯定時,我們卻不屑國產品,

反而把韓國製造這種次等貨捧上了天!


請不要埋怨台灣有多麼地不好,請先問問你、我自己有沒有從個人本身作起。


在國外,我很 珍 惜,也很驕傲我來自台灣。
很希望、真得很希望這不是我一個人微小的心願。


謝謝你的耐心讀完這篇文章,也希望你能將這個訊息傳佈給你的朋友。

各位再看看他們在台灣賣多少?
三星這種次級品到了台灣反而自稱高價位,動輒多是一、二萬以上。

買到的人還沾沾自喜。


再看看另一個韓國貨手機Sendo,在國外,連聽都沒聽過,

這個廠根本只有作代工的份而已,可是一到了台灣,馬上雞犬昇天,

成了舶來品,價錢跳了二倍還有人搶著買。


換成是到了最重品質的歐洲和日本呢?
哪裡看得到韓國的手機,根本沒人買,原因很簡單:品質! 不合格。



可悲啊,結果這堆韓國次級的垃圾,全倒來台灣!


順便告訴各位,韓國手機在哪兒賣得最好呢?

中南 美 洲和菲律賓,也就是這些連台灣年所得一半都不到的國家。


就連在年所得只有 美 金840的大陸,都寧可買他們國產的手機也不削韓國貨


再來看看韓國車,像現代和大宇,在台北街頭愈來愈多。


有空去看看美國最具權威的消費者指南『(ConsumerReport)』

去年的評比從安全性到故障率一片長黑,
最後編輯的結論是『工業水準以下
('BelowIndustryaverage')。』

沒關係,全都銷來台灣。

反正台灣人哈韓嘛,不來台灣淘金要去哪裡?


再順便告這些韓國車在哪兒賣得最好呢?
除了韓國自己以外,就只有印度和菲律賓吃得開了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今日是MIT

(說老實話,我被他的正經嚇到了)
很正經的翻譯:
翻譯: 英文 » 中文(繁體)

親愛的沒有,

2001年,麻省理工學院的教職作出大膽決定把自己的教材,作為一種資源為公共利益服務,而不是商品,在網上銷售。當其他人建立的在線節目的少數誰可以支付,麻省理工學院建立了一個數字資源,以造福於世界。試想,如果他們從未作出這樣的選擇:

* 55萬人全世界也不會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 OCW的規定。 Abhisri ,一個十三年歲的學生來自印度,可能永遠都獲得了更好地了解物理學OCW的影片。美國公立學校教師,克里斯蒂娜,將無法維持她的教師資格沒有考慮時間,從她的工作。埃里克,自我學習者來自尼泊爾,將無法滿足他的願望,學習數學和計算生物學,因為教育資源匱乏的國家在他的家鄉。

*數以千計的世界各地的大學不會有他們所需要的資源,以提高教育質量提供。 Hemalatha教授在國家技術研究所Tiruchirappalli在印度,也不會輕易地覆蓋更多的材料在上課時間或已迅速增強的內容,她的講座。該建築系大學Depok在印度尼西亞不會有麻省理工學院的資源,使教學更具有互動性與學生。 200多所大學,像理工學院納米比亞,就不會得到免費的本地副本整個開放式課程網站,克服帶寬的限制。

*數百所學校不會受到啟發,以生產自己的OCWs ,提供數以千計的免費培訓班。 250多名世界各地的大學也加入麻省理工學院在公開交流材料8000多場,創造的知識,其中涵蓋的文化和語言-一個寶庫我們的集體知識遺產。

確保未來的OCW

OCW的材料是一種獨特而強大的催化劑種的個人和專業成長,改變人們的生活,我們得到的故事,描述這些經驗,所有的時間。

我們將繼續保持活力和相關的OCW ,不斷增加新的麻省理工學院的課程,更新舊的,創造主題相關的意見OCW的內容(如我們的環境和能源) ,並發揮積極作用,努力提高全球的課程使用的OCW課程積木。

但是,我們面臨的一個緊迫的挑戰對未來的開放式課程。最初的贈款資助的OCW已經結束。雖然我們繼續減少我們的經營成本積極,重大的支持,我們將無法實現我們的目標,以豐富的OCW ,麻省理工學院的社會服務,更大的變化和影響的世界。
你的幫助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需要你表現出你的信念,即知識應該共享和自由。請幫助我們表明,能像我們這樣的項目,將支持誰相信個人價值的智力慈善事業。

麻省理工學院支付大約一半的費用, OCW的直接,但捐贈人喜歡你是一個重要的我們的資金難題。您的捐款我們在春季集資驅動使我們能夠繼續添加和更新材料,使開放式課程內容更豐富,更有益的。

自OCW的成立8年前,該項目涉及數百萬人的生命在世界各地。請幫助我們繼續努力,使捐助OCW的今天。您的貢獻$ 25 , $ 50 , $ 100or多少金額是正確的youdirectly支持OCWs可持續性和增長。

請訪問http://ocw.mit.edu/donate ,使您的捐款現在。

此致,
塞西莉亞德奧利維拉
執行主任
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式課件


原文
------------------------------------------------
Dear no,

In 2001, the MIT faculty made the bold decision to treat their teaching materials as a resource for the public good rather than a commodity to be sold online. When others were building online programs for the few who could pay, MIT built a digital resource to benefit the world. Imagine if they had never made that choice:

* 55 million individuals worldwide would never have had access to the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OCW provides. Abhisri, a thirteen year-old student from India, would never have gained a better grasp of physics from OCW videos. US public school teacher, Christine, would not be able to maintain her teaching credentials without taking time off from her job. Eric, a self learner from Nepal, would not be able to satisfy his desire to learn math and computational biology because educational resources are scarce in his home country.

* Thousands of universities around the world would never have had the resources they nee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y provide. Hemalatha, a professor a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iruchirappalli in India, would not have easily covered more materials during class time or have quickly enhanced the content of her lectures. The architecture faculty at the University of Depok in Indonesia would not have had the MIT resources to make their teaching more interactive with their students. More than 200 universities, like the Polytechnic of Namibia, would not have received free local copies of the entire OCW website to overcome bandwidth restrictions.

* Hundreds of schools would never have been inspired to produce their own OCWs, providing access to thousands of free courses. More than 250 universities worldwide have joined MIT in openly sharing materials with more than 8,000 courses, creating a body of knowledge that spans cultures and languages--a trove of our collective intellectual heritage.

Ensuring the Future of OCW

OCW materials are a unique and powerful catalyst for the kind of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that changes people's lives, and we receive stories that describe these experiences all the time.

We continue to keep OCW vibrant and relevant by constantly adding new MIT courses, updating older ones, creating topic-related views into OCW content (like our environment and energy), and taking an active role in global efforts to enhance curricula using OCW courses as building blocks.

But we face an immediate challenge to the future of OCW. The initial grant funding for OCW has ended. Although we continue to reduce our operating costs aggressively, without major support, we will not be able to achieve our goals to enrich OCW, serve the MIT community, and effect greater change in the world.
Your Help is Critical

We need you to demonstrate your belief that knowledge should be shared and free. Please help us show that projects like ours can and will be supported by individuals who believe in the value of intellectual philanthropy.

MIT pays for roughly half the cost of OCW directly, but donations from people like you are an important piece of our funding puzzle. Your donation during our Spring fund raising drive allows us to continue adding and updating materials, making OCW richer and more useful.

Since OCW was established eight years ago, the project has touched the lives of millions around the world. Please help us continue our efforts by making a donation to OCW today. Your contribution of $25, $50, $100or whatever amount is right for youdirectly supports OCWs sustainability and growth.

Please visit http://ocw.mit.edu/donate to make your donation now.

Sincerely,
Cecilia d'Oliveira
Executive Director
MIT OpenCourseWare